Skip to content

开发心路:从知识管理爱好者到 AI 独立开发者

作为一名有着 5 年经验的资深知识管理爱好者,我曾经订阅过数不清的笔记软件会员,阅读过海量的知识管理文章。然而,在这漫长的探索过程中,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似乎迷失在了工具的海洋里,真正内化的知识却少之又少。

2024 年 6 月,当我对国内的知识管理讨论感到些许倦怠时,我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外论坛。机缘巧合下,我发现了《Antinet Zettelkasten》这本书 —— 一本声称还原卢曼卡片盒笔记法本质的著作。虽然当时只有英文版,但在借助 AI 翻译并深入阅读的过程中,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。原来此前接触的许多所谓"卡片盒笔记法"概念,都是后人的演绎之作,而非卢曼原始的方法论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实践中总会遇到各种不畅之处。

尽管《Antinet》推崇使用实体卡片和纸笔来实践这套系统,但作为一个数字工具爱好者(且写字挺难看的),我开始尝试用现有的数字笔记软件来实现这种方法。我尝试过 Heptabase、Obsidian、RoamResearch、思源笔记等优秀工具,但总觉得它们在实现以数字字母编码为核心的卡片盒笔记法时,都差了那么一点意思。

于是,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开发一款可能是"最符合卢曼卡片盒笔记法"的数字应用。虽然我并非程序员出身,但借助当下成熟的 AI 技术,我开始了这段充满挑战的开发之旅。我先是通过后盾人网站的课程快速掌握了 Vue3 基础知识,完成了一个 Electron 桌面应用的练手项目,随后便开始了正式开发。

这款软件的命名也经历了几次演变:最初的 Antinet、寓意"原始思考"的 AntiThink,最终定名为 Anteey —— 保留了最初的理念,又避免了可能的版权问题。

写下这段文字时,我正在 4S 店等待车辆维修。回首这 134 天的开发历程,虽然只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,但几乎每个下班后的夜晚和周末都投入其中。常常为了修复一个 bug 熬到凌晨三点,有时半夜突然灵光一现,就忍不住爬起来与 AI 讨论新想法。这些辛酸或许只有自己能体会。

如今的 Anteey 已具备了知识树、卡片盒管理、时光记等特色功能,颜值也挺高的🥰。关于它的未来,我无法预测,但作为倾注了我大量心血的作品,我会继续精心培育它的成长。它不仅服务于我个人的知识管理,若能帮助到他人,那我也算是改变世界了,哪怕只是一点点❤️

2025-01-15 麦先生

用卡片盒笔记法重新认识思考